古籍印刷的流程
古籍印刷工艺能够简略概述为印前、包装印刷、印后三个工序。刻印前需用制做印版。古代人仍以“寿之梨枣”来专指刻书,是由于雕版材质要用梨木和枣木,以其雕法具有木质坚硬、纤维结构细嫩、吸墨与释墨性好等特点,那样耐印率才高。但是即便是同一种木材,也是有树龄、树心与边材、砍伐时间之分。活字印刷则需用制做活字。以木活字为例,需用将处理好的木材劈成尺寸相同的小长方条,随后打磨光滑再由娴熟工匠逐字刻制,随后依照音韵放置排序,便于拾字排印。若此金属活字,则需用锻造或雕刻。
古籍印刷正式上墨以前要刷两遍清水上版,那样印版会容易受墨。待印版吸湿湿润后,以便着墨匀称,先加刷子蘸少量墨在盘里,再用棕刷蘸取盘里的墨,然后将墨匀称细心地刷在印版上。凹处不能存积墨,避免引出来的纸型洇漶不清或是刷印时染上弄脏了空白部位。以便提高效益,一般是两到三块版同时连续做好包装印刷,直到所有内容印刷完成。很多包装印刷时为避免印版移动,有时候也用钉子将印版钉在包装印刷台子上,或用松脂、蜂蜡等将其粘在包装印刷台子上。
相关资讯